当初希腊愿意让“瓦良格”到达中国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全文
「瓦良格」号到达中国的曲折历程,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辽宁号」航空母舰,对于国人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这艘航母的前身,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很多人并不清楚。 坊间一直流传的说法是政府委托香港商人从乌克兰竞拍购买,网上大多数文章也是这样叙述的。 然而真正的情况远非如此。 购入「瓦良格」号的背后,有敲诈,有阴谋,也有背叛。 有人借此招摇撞骗,也有人为此含冤蒙屈。 现在我们通过已公开的真实资料还原史实,揭秘当时这艘「国之重器」究竟遇到了哪些跌宕起伏,又一波三折的「购入」过程。 1、失控的 2.3 亿人民币 1999 年的春节,北京城里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唯独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感觉格外阴郁寒冷,心里满是焦虑不安,因为他管理的公司有一大笔钱面临着失控的风险,数额高达 2.3 亿人民币! 这笔钱既不是投资某项工程,也不是借给某个公司,而是用来干一件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大事:买航母。 对于搞金融的人来说,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对资金不能把控。 节后一上班,邵淳就抓起办公室的电话气吼吼地说:「去催徐增平,看看他给乌克兰汇了多少钱。我要看徐增平给乌克兰汇款的底单,我怀疑他把买航母的钱挪用了!」 邵淳口里的徐增平,是一名原籍山东的香港商人,当时 47 岁,在大陆当过兵,1988 年移居香港开始做生意。 徐增平曾信誓旦旦地保证,拿到 2.3 亿就能买回一艘航母。而今钱给了,航母却没了下文,这让邵淳非常恼火。 巨款握在这个不讲诚信的人手里,操纵权也在他手上,可他却不如实向邵淳提供情况,搞得邵淳很被动,越来越感觉自己是被骗了。 2.3 亿巨款怕是要打水漂! 更要命的是,买航母这件事完全是邵淳的个人决定,没有经过公司领导集体讨论,公司高层领导没一个人知道。如果钱没了,船也没了,邵淳轻则被开除,重则要坐大牢。   2、香港商人与航空母舰 想要说清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从邵淳与徐增平的相识说起。 邵淳是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商业精英,他深知海军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甲午海战旧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到了新中国,中国海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就在两个月前,印尼发生排华事件,短短三天里,近 1200 名华人遇难,上百名华人妇女遭到强暴。 邵淳感叹:中国要是能有自己的航空母舰该多好啊。有了航母,中国人的腰杆子就硬,可以震慑印尼暴徒,保护华侨。 不成想,这个机会让他给遇上了。 他偶然听朋友说起,有个港商中标购买了乌克兰航母「瓦良格」号,然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让这个港商资金吃紧,希望在内地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