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追求完美然后一事无成怎么办?

查看全文
物选择中选择阻碍药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组。 也就是说,这些人虽然在上一项任务中被告知成功了,但是他们担心自己在后续任务中可能会失败,所以选择了服用阻碍自己成功的药物。 如果他们后续表现糟糕,就可以将失败归咎于药物而非自己的能力有限,这样他们就能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从这个实验中还可以发现,男人和女人在自我妨碍上存在差异。 选择服用阻碍药物的男性居多,而四个组中选择服用阻碍药物的女性数量接近。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两类自我妨碍方式都可以被使用,男女都会倾向使用口头式的自我妨碍,但只有男性更有可能使用行为式的妨碍。 比如在生活中,在追求一个很难追到的人时,男人和女人对这个可能失败的自我妨碍会存在不同。 男人比女人更有可能做出行为式的妨碍,比如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当众表白,或者捉弄对方、故意激怒意中人,最终导致追求失败。 为什么男女会在自我妨碍上存在差异?心理学家认为,可能是行为式的自我妨碍对男女有不同的影响。 人们倾向于把男性的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等不稳定因素,而非能力问题。比如男性表白被拒,大家可能不会觉得是他能力不行,反而觉得他挺自信、勇敢,也许他的这种行为还会被大家视为一种英勇。 但是对女性来说,人们倾向于把女性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等稳定因素。如果一个女性表白失败,大家不会佩服她的勇敢、自信,而可能认为她的魅力不够。也就是说,行动式的自我妨碍对于女人来说,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策略,而对于男人来说,这一策略虽然费力但是「讨好」。 在什么情境下会使用自我妨碍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决定是否使用自我妨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是否有他人在场。 他人在场时会对人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在预期自己可能失败时,人们就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改变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也就是日常生活中说的「挽尊」。 第二个会导致人们使用自我妨碍的因素是任务的重要性。 任务的结果如果非常重要,失败可能严重影响自我评价,就会导致人们使用自我妨碍。 例如,比起一次可能失败的平时小测验,高考或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失败更有促使人们使用自我妨碍的可能。 最后一个因素是和他人在任务表现上的比较。 比如,其他人都在某项任务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你却失败了,这可能会给你带来自己的能力不如别人的自我评价。你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会在这类任务上取得成功,可能就会启动自我妨碍。 在大学期间,在排球发球考试前练习时,其他同学都可以轻松发球过网,只有我一个球都没有发过网。等到正式考试时,我就一直不自觉地碎碎念,「哎呀,刚才打得手痛死了,我的手好像受伤了」。 其实,在正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