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相当不错的差事。基本上接待条件不会差,而且能接触到新事物,同时能把风险提前预警识别出来,后续工作也容易开展。
有一次,我就参与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尽调。某地有个高星级酒店加一大堆附加资产,七拐八拐找到集团领导,从账面上看这些资产还是不错的,也跟集团酒店业务契合,所以老板跟当地政府很高兴地签了战略合作协议,指示我们尽快推进。结果实际进场一调研,资产是不错,但账外还有一条尾巴,挂了一百多个无关人员。一问才知道,都是当地挂着吃工资等退休的。对方意思是我们既然签了战略协议,酒店这些资产也挺好的,这些尾巴我们也要帮当地接收过来。
报给带队的集团领导,合计了一下,真接收过来肯定亏死,而且之前完全没有通过气,老板肯定不能同意,但那边催得急,又不能明着拒绝,要不老板和当地领导的面子挂不住。想了半天,只好拿出深度合作协议,改了改,准备做拖的打算。
隔天酒桌上,带队领导跟对方提了一下,那一百多人,能不能不接收或者少接收,对方表示要我们出正式的文件他报领导定。然后就让我们见识了他们的接待能力。酒店接待经理拿着三两的啤酒杯倒满白酒,连敬我方三位领导,然后换小杯继续打圈。
把我们都喝得迷迷糊糊,回去开会讨论协议文本,带队领导可能是喝嗨了,直接给老板打了个电话,说了这边情况,老板不太高兴,觉得对方不够意思,买卖不能这样做,最后拍了个数,额外的那块最多只接收 30 个人,然后给了个定心丸,谈得下来就谈,不行拉倒。
第二版的深度合作协议发给对方后,不断有人来探听情况。有打听名额的,有打听待遇的,还有打听什么时候接手的。
过了两天,对方回话,对我们只接收 30 人的方案不满意,要求全部接收。作为让步,在酒店等资产对价上面可以让一让或者再搭一些好东西。这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批人接收过来肯定不好搞,后续跟这边合作以及资产经营估计也是一堆事。带队领导也有点打退堂鼓的意思,毕竟老板也给了他决策权,但他还想最后试一试,就召集我们开了一个碰头会。
他把情况跟大家说明后,问大家意见,大家其实意见基本一致,但难的是怎么跟老板交代,或者说老板怎么跟对方领导交代。会上,有人提议拿那个一百多人的名单仔细研究一下,看看有什么玄机。打开后,我仔细看了一遍,跟组里人力的小伙沟通了一下,提了一个推论,从提供的这份名单来看,只要我们不是全员拒收或者全员接收,对方都会出状况,所以可以考虑以拖待变,待对方自己知难而退。
因为仔细研究这一百多人的名单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快到退休年龄等着退休的,这部分肯定不希望转来转去地折腾,希望安安稳稳退休,肯定反对转给我们;还有一部分年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