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案件是因为小细节破案的_II

查看全文
牌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刚哥说。 第十四个案子,滴水不漏 部门来了一位有「来历」的新同事,集团领导亲自安排的,我们叫他阿鹏。 阿鹏原来是下属某企业的财务部小兵一个,之所以被集团领导单独安排,是因为他在该企业和小股东的纠纷中,从打砸纷乱的现场保护走了印章和一些关键材料,使得后续我们在处置中占据了绝对上风,领导出于栽培和保护他的考虑,把他上调到集团合规,也算是对口安排。 一开始,我们认为他应该很灵光,毕竟在那种小股东混战的场面还能护着东西跑出来,肯定不简单。结果接触了一段时间,发现这小伙比较愣,财务出身对数字不敏感也就罢了,待人处事也一言难尽。最出名的一次,他跟着出去做管理审计,其中访谈清单里有一项例行公事,就是了解财务和业务等核心部门有没有办公室恋情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从比较轻松的聊天中,旁敲侧击地了解这类情况,不会直接上来张口就问,因为访谈是尽量不让访谈对象知道你想问什么,隐藏访谈对话的目的是常规操作。阿鹏那次做访谈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张口就「你们这有没有相互勾引的情况?!」,访谈对象直接就蒙了,跟他搭伙的小伙子也直接傻了。见访谈对象没回答,他加重语气拍了下桌子,像审犯人似的,又重复了一次「你们这有没有相互勾引的情况?!」,回过神来的搭档赶紧圆场,但也没挡住「勾引哥」的名号传遍集团。 不过,阿鹏做各类盘点是一把好手,除了勤快和耐心外,他天生对事物的微小细节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捕捉力,几乎每次都能发现一些不大不小的问题,所以,有的同事很喜欢跟他搭档,毕竟体力活能少干点,有的则不太喜欢,因为本来做这种内审就容易得罪人,再加上个情商低的,开展工作那就难上加难。 老板有个创新企业,是不求挣钱主要用来长脸面的那种。其中有一个产品不知不觉踩在风口上就做出一定市场来了,也逐渐从一众企业中脱颖而出,进入了集团视野。 由于该企业营收连年暴涨,但利润水平并不稳定,因此也成为各个口审视的重点对象,连续两年成为我们重点关照对象。 这次是第三年年中审计安排,又抽到了该企业。由于之前确实没查出什么大毛病,之所以盈利水平不稳定,跟市场、企业自身产品特性等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次审计更像是例行公事。部门组织开例会的时候,带着过了一下过往两次该企业的审计报告,关注点主要在合同管理和一些往来款上,因为业务比较简单,会上决定我和东哥跟其他公司的年中审计,锻炼一下小段,由他带队,阿鹏也跟着一起去。 每天小段报进展的时候,我们都会问问,勾引哥阿鹏有没有再出金句,据小段反馈,这次阿鹏很平静,没什么出格的举动。 进场第三天的时候,小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