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案件是因为小细节破案的_II

查看全文
公司的两位审计拿出阿鹏写的邮件,初步了解了一下情况,结果令双方都大吃一惊,从 M 公司账面数据来看,我方在他们处并没有产生销售数据,而且他们也不能确认授权函的真伪,换句话说,双方很可能实际上并没有商业往来。 事关重大,双方都上报了领导,经过沟通,决定联合办公处置。东哥安排我带队对接,他判断对方损失较重(我方因 M 公司行业地位所做让利+产品销售差价就有几百万,相当于这部分全部被第三方公司给吞了),可能会把事态扩大,给的原则是以对方为主,我方为辅。 我们内部重新梳理了一遍相关材料,发现凭我方手上的材料单纯模拟很难复现,需要双方把材料准备齐全,才能发现问题出在哪。 等对方审计到位,他们先提供了几份材料,比较重要的一个是他们合同备份的情况,一个是他们内部用印的情况。通过对比梳理,合同是我方制式合同,但他们经办人所提供的授权函无内部审批和用印记录,第三方公司与他们也没有任何股权关系和业务往来。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一个信息,他们已经在内部做准备工作,一旦查实,从快从重处理,直接就报案抓人。 我让小段和阿鹏他们继续比对梳理,我去给东哥和该公司负责人做专项汇报,我和东哥的共同判断是大概率是双方人员勾结犯案,涉及合同诈骗,该公司负责人也表态支持我们工作,全力配合。 这时候,小段和阿鹏来找我,应该是发现了一些端倪。根据他们和对方沟通以及比对,发现对方的合同虽然是制式合同,但里面涉及价格的部分被动过手脚,全线被调高了 15%,不仅远超我们审批给对方的结算价格,也高于市场其他代理的一般价格。然后根据对方审计提供的后台数据,发现实际我方产品在 M 公司有销售,而且额度不小,但供货商是一家跟我方没有任何业务往来的公司。 这样一看,大体脉络逐渐有了:M 公司的授权函以及我们双方的合同应该都是动过手脚的,授权函是假的,我方的合同 M 公司的印章应该为假,M 公司的合同上我方印章也为假。这帮人通过 M 公司的行业地位,用假授权使第三方公司获取了我司的优惠产品价格,然后第三方公司通过壳公司,以低于 M 公司与我司「直签」合同价的理由,用接近市场价向 M 公司供货并销售。 大体模式搞清楚了,但有个关键点没有吃透,就是我方人员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明确,是主谋还是从犯甚至可能不知情?报给东哥和公司负责人后,他们认为这事单凭我们推测很难有定论,可以借对方的力,因为对方的经办人显然是有重大嫌疑的。 果然,对方审计汇报后,直接整理材料报案,在把对方经办人带走的时候意外在他身上找到了一整套 M 公司的假印章。上午带走的人,下午就吐了,把我们这边的经办人也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