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乱,向我解释了一下当时发邮件的来龙去脉,跟我们的推测基本一致,他作为一个有妇之夫跟号称单身的下属常务副总阿娜好上了,在应酬中发现阿娜太放得开,吃醋,想吓唬一下她,就当着她的面假意发了个举报邮件,打算等她服软后撤回。谁知邮件被我们无意中点开后无法撤回了。事后,他俩大闹一场,已经闹掰了。根据阿斌的说法,是阿娜先撩他的,请他看电影,请他去音乐会,应酬的时候还替他挡酒,反正稀里糊涂地就在一起了。
对这种桃色私德行为,我们合规也就吃瓜八卦,顶多在报告中记上一句话,所以我们还是主要关心他所说的阿娜弄虚作假违反公司制度的情况,阿斌想了一下,说他确实对几个业务有怀疑,但没有确实的证据,随后将几个业务点了出来。一方面担心这是他们商量好的迷魂阵,另一方面对他俩这种破事的观感确实很不好,我想着尽快把这案子结了,决定亲自去挖这几个业务。
几个同事访谈回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反馈,由于阿娜属于被举报对象,我们在没有过硬证据的情况下也没有对她进行访谈。但从反馈回来的口碑来看,确实是比较开放,但她跟阿斌的事大家都有所耳闻,所以在公司内部相当强势。
我把阿斌说的几个有怀疑的业务找出来看了一下,头有点大,这几个业务都是场地租赁业务,外部公司租赁我司场地进行经营,说实话这块业务里面的门道确实没深入了解接触过,于是我请教了一下圈里的朋友,得知这里面主要有「三道门」:
第一道门,就是明面上的协议里的内容,关键在每平米每月的租金,业内叫「坪效」,一般这种根据区域等不同,有一定的标准区间,我翻看对比了一下,几个业务合同明面上的租金标准跟行业内区域内的相比,都在区间内,这块明面上容易查实的应该问题不大;
第二道门,由租金等指标衍生出来的免租期、各种管理费用等。管理费用这些都有标准,比较容易查实,关键在免租期,就是客户可以不给租金的时间段,既可以以装修的名义多给免租期,也可以以吸引大品牌、连锁品牌等高价值客户的名义隐蔽进行,这块常务副总阿娜就可以自己定,报总经理阿斌审批就可以。我翻看对比了一下,有一些合同有显著较长的免租期的,这些需要他们解释。
第三道门,高端玩家一些隐藏特定的操作。比如把好的场地自己通过第三方公司截留下来,转手加价转租给真实客户,又或者直接下场,用第三方公司租场地,自己来做生意,养起来铺子后收高额转让费的,种种手段不一而足。这种在当时工商信息不能联网查询的时期,是最不好查实的。笨办法就是每家客户去现场看营业执照跟合同是否一致,但客户分布在各地各区域,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
跟东哥汇报情况后,他协调动员内部资源去实地查实有没有转租的情况,我继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