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案件是因为小细节破案的_II

查看全文
提到一点,这地方的薪资福利对当地人来说可能确实可以,但对外地人来说就一般般了。他们的人力和财务总都已经走了好多个了,基本一年走一个,离职原因填的全部都是个人发展或者福利待遇问题。我说不会吧,财务人力都是集团直管直接派下来的,薪资福利是很不错的,而且在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还是挺享福的,怎么会走马灯似的走? 于是第二天,我找到两个已经离职的财务总的联系方式,打算做个简单的访谈,看看有没有漏项。第一位,很有意思,很健谈,但感觉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第二位打过去很冷淡,把自己拎得很清楚,挂电话前我例行问了一下他离职的真实想法和原因,他很惊讶,像感觉终于有人重视他了,欲言又止,最后说,感觉你们这一次确实有来头,给你们一个凭证号自己看吧,我也就只能做到这了。 为了不打草惊蛇,我让人把这个凭证号前后三个月的凭证都拿了过来,找到那个凭证号仔细研究起来。 这是一份意外身亡的赔付凭证。大概情况是一个年轻人在度假区内爬山不慎跌落身亡,度假区因没尽告知危险和及时救助,向其父母赔付 60 万元,附件有当地出的各种证明、OA 公文审批件、谅解书以及收据等,有证明就证明此事非虚构且非刑事,OA 内部审批也是到了老板,流程没问题,谅解书和收据一并证明了对方拿钱了,已经构成了闭环。为什么财务会提示这个凭证号呢?我看了一下,正是提供凭证号的那位经办的。 我又仔仔细细翻了几遍,发现有几个很小的疑点。一是谅解书上没有写谅解的具体金额,但这种情况不常见却不能说没有,因为理论上没把握拿到钱是不会签谅解书的,也有人有一些其他考虑在谅解书上主动要求不写金额;另一个疑点是水单显示度假区提取的是现金,一般情况下这种特殊大额多为转账,方便而且安全,60 万现金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半旅行包;最后一个疑点是家属收据是分开了两张,每张 30 万签收的,度假区保存的一张是原件一张是复印件。 我模拟了半天,发现其实是可以自圆其说,即死者家属没什么文化,对谅解书等文本没概念,谈好赔付后就直接签了,然后俩人没了小孩也没有再一起过下去的动力,各自拿 30 万去过各自的生活。好像也能说得通? 我又跟那位财务通了个电话,告诉他我模拟的情况,想继续跟他探讨一下。谁知他冷笑一声,问这真的是我自己模拟的?不是度假区的人说的?我再三保证我这推论跟度假区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低沉着声音:「你们真是太善良了!」 「怎么?这里面还有什么秘密吗?」我不甘心地问道。 「那一对老夫妻,唉,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两个老人都是很有文化很有素质的人。」 「走的那个小孩是他们家的独苗,两个老人强撑着是要来见他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