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计视角下用户研究方法的分析、对比和使用原则研究

查看全文
所讨论的五种研究方法具备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与对比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促使研究人员选择最佳的研究方法,这从一定程度上确保后续设计工作的准确性。 (二)用户研究方法的分析与对比 五种用户研究方法分别从:1)用户研究准备;2)用户数据采集;3)洞察产出三个阶段进行对比。 用户研究准备阶段 用户研究准备阶段主要包含用户招募和研究道具准备两个方面[12] ,该阶段五种研究方法的对比如下所示,如表 1。 通过上述表格分析,可以发现的是「模拟记者」「数据调查员」和「行为侦探」适合时间和资源较为充分的项目进行,但其内涵又有所不同。「模拟记者」需要研究人员广泛的招募目标用户,「数据调查员」可以定向招募用户参与研究,「行为侦探」则需要较为准确的招募单一或少量目标用户进行。相比而言,「模拟记者」和「数据调查员」需要在研究提纲中设置更多的开放性问答环节,「行为侦探」需要研究人员提前了解服务系统,预先规划出合理的观察计划。相反的,「服务体验师」 和「桌面工作者」则无需招募参与者,适合时间或资源有限的设计项目,但需要研究人员预先规划出合理的观察计划。最后,「数据调查员」的线上问卷调查和 「桌面工作者」两种方法不受地理限制,适用于跨区域或跨文化研究。 用户数据采集阶段 用户数据采集阶段的分析和对比主要包含采集时长和采集难度两个方面。采集时长指的是研究人员在了解用户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采集难度的分析较为复杂,通常指的是激发用户提供深层反馈可能性[13] ,如表 2。 通过上述表格分析,「模拟记者」和「数据调查员」两种方法耗时更少,「模拟记者」中半结构式的访谈能获得较为深入的用户反馈。「数据调查员」中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可以为参与者提供更多启示,这也是在用户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行为侦探」和「服务体验师」则相对较为复杂,采集时长需根据研究项目而定,以及要求研究人员预先对服务系统和流程深入理解。其中 「行为侦探」 需要研究人员与目标用户具有一定的信任基础。「服务体验师」则要求研究人员以合理适当的方式介入服务流程中。相反的,「桌面工作者」可以促使研究人员快速地进入研究项目中,但是需要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查找,鉴别和筛选能力,从而利用不同的平台资源,系统性的挖掘有效信息。 洞察总结阶段 洞察总结阶段主要从洞察发现层次进行分析对比,由于研究主题不同,各类研究人员的背景与经历不同,该阶段的对比较为复杂。此处主要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所产生的直接结果进行讨论,如表 3。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发现,「模拟记者」「行为侦探」和「服务体验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