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看瀛东

查看全文
简介:红旗文稿2020年17期「刚完成围垦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现在的生活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7月中旬,记者到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瀛东村采访时,57岁的村民施考泉正在院子里干家务,他由衷地向大家分享现在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个村官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芦苇荡」,是当地人对这片荒滩最初的印象。由于长江顺流下泄的泥沙受到东海大潮的顶托,流速减缓,渐沉渐积,每年都在江海交汇处的崇明淤... 红旗文稿 2020年17期 「刚完成围垦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现在的生活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7 月中旬,记者到上海市崇明区陈家镇瀛东村采访时,57 岁的村民施考泉正在院子里干家务,他由衷地向大家分享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个村官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芦苇荡」,是当地人对这片荒滩最初的印象。由于长江顺流下泄的泥沙受到东海大潮的顶托,流速减缓,渐沉渐积,每年都在江海交汇处的崇明淤涨着面积可观的滩涂。 时针拨回到 1985 年。那年初冬,经上级政府批准,原村党支部书记陆文忠带领陈家镇地区 6 名群众,一起掮着扁担、矮钎,携着一缸咸菜,还有拼凑而来的 200 元资金,开始了艰难的围垦之路。他们既要和严寒作战,又要与刺脚的芦根较劲,经过 250 多个日夜的奋战,修筑了一条长达 1700 米的大堤,首次围垦出 600 亩土地,同时开挖的 300 亩鱼塘也相继完成,当年售鱼就获利 2 万余元。之后,陆文忠又带领村民趁热打铁,再次向荒滩挺进。经过前后 3 次筑堤围圩,历经 9 年奋力拼搏,至 1994 年底共围垦土地 4000 亩。 面对茫茫海水和成片芦苇,没有用于围垦的机器,修筑堤坝只能靠人肩挑手提,过程谈何容易!与江涛海浪的搏斗,催生了瀛东村,也造就了瀛东村众多的英雄。陆文忠,就是其中的一位,曾多次荣获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正是在他的组织带领下,瀛东村人克服艰苦恶劣的环境,取得了一次次围垦的胜利。 「作为一个村官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陆文忠曾满怀深情地说。瀛东村的村史,就是一部见证沧海变桑田的历史,瀛东村人凭着「敢问大海要沃土」的豪情壮志,与江涛海浪、风雨潮汐展开拼搏,迈出拓荒之路。这种敢为人先的垦拓精神,激励着瀛东村人不断拼搏奋斗。 富民强村的「瀛东模式」 土地有了,下一步就是努力让村民们富裕起来。然而,自 1989 年正式建村以来,瀛东村一直是地多人少,又地处东海之滨长江边上,遭遇自然灾害的概率远高于岛内其他村子。 如何增强抗灾害风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