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吗?

查看全文
的派上用场了。 当面对现代压力时,我们无法再像我们的祖先一样,通过血液流向四肢、抑制内脏反应来快速解决压力源,于是慢性压力就来了,还阴魂不散地纠缠着我们。 如果生活中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压力机制就会被激活得太久或者太频繁,以致最终损害大脑和身体的各个部位。 在长期焦虑的情况下,一方面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慢性释放会抑制免疫系统,让人变得免疫力失调或低下,很容易生病; 另一方面,皮质激素还有令中枢神经兴奋的作用,会减少大脑内抑制性递质 GABA 的含量,引起中枢兴奋,让人总觉得该做点儿什么,否则就坐立难安。皮质激素还会抑制大脑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可调节睡眠节律,让人产生困倦感。 如果褪黑素分泌减少,我们就会难以入睡甚至失眠。所以,焦虑还会导致失眠。 长期焦虑的危害​ 焦虑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持续时间短叫作焦虑状态,持续时间长就可能会变成焦虑症。 一部分焦虑症是由基因决定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你得焦虑症的风险。 长期焦虑可能导致痤疮暴发、性功能障碍、头痛、肌肉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也会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心脏病和糖尿病,还会损伤免疫系统,让你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大脑当中主要负责对环境压力做出反应的区域是大脑的杏仁核。 这个区域在进化上由来已久,因为形状类似杏仁而得名。 杏仁核主要负责负面情绪反应,尤其是恐惧情绪。 焦虑症病人大脑的杏仁核活动会比普通人更加强烈和持久,反应的阈限也比普通人低。 在遇到外界轻微的压力时,普通人的大脑可能没有明显的变化,而焦虑症患者的大脑杏仁核因对压力事件特别敏感,所以即使外界环境中很小的压力也会导致他们的杏仁核反应激烈,普通人眼中的普通小事就有可能导致焦虑症患者过分紧张。 比如,在急性焦虑发作的时候,焦虑症患者会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担心自己的胸痛是因为突发心脏病,或者自己的头痛是因为得了脑癌。一想到自己可能会死掉,他们就会感到极度害怕,忍不住反复地想,越想越紧张。 焦虑症患者大脑的脑岛区域也会比普通人更活跃。 脑岛位于大脑皮质靠前的部位,两侧大脑半球各有一个脑岛,因为形状像一个孤立的小岛而得名。 脑岛和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内感觉以及情绪和认知有关。 焦虑的人常会有反刍思维。 反反复复思考过去的事、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和未来还没发生的事,这种对自身和世界关系的反刍思维,可能和脑岛的过分活跃有关。 有的焦虑症患者还会觉得身体百般不舒服,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因为焦虑导致的这种不舒服往往是过度放大的,不符合实际情况。 当一个人处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