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吗?

查看全文
肌肉就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大块组织,所以焦虑的人的肌肉可能会长期慢性受损,得不到重建的机会,人就会因此消瘦;相反,很少焦虑的人可能更容易心宽体胖。 当然,这只是影响身材塑造的一个因素。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我们人体还有第二个大脑,就是我们的肠道。 人体肠道中的菌群数量非常惊人,是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 10 倍多,而这些菌群编码的基因数更是远远超过人体基因总数。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个体的行为情绪有着神奇的联系。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约翰·克莱恩(John Cryan)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一个实验中测试了肠道微生物的力量。 在这个实验里有两种小鼠:一种是天生胆子很小的 B 型小鼠,一种是天生勇敢无畏的 N 型小鼠。面对这两种性格迥异的老鼠,科学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如果把它们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互换,会不会改变这两种小鼠的性格呢?于是,他们真的这样做了。科学家先把生性胆大的 N 型小鼠肠道里的细菌移植到天生胆小的 B 型小鼠体内。过了三个星期后,B 型小鼠竟然变成了勇敢的「探险家」!那么反过来,如果把 B 型小鼠肠道里的菌群移植给勇敢的 N 型小鼠,会怎么样呢?结果是,当 N 型小鼠被移植了胆小的 B 型小鼠的肠道细菌后,它们竟然变成了胆小鬼,花了平时三倍多的时间才小心翼翼地从「高空」实验台上走下来。 发现了肠道菌群会影响小鼠性格之后,研究者觉得移植肠道菌群毕竟还是有点儿麻烦,如果直接给小鼠「吃」细菌,会不会也有用呢?于是,克莱恩和他的同事尝试了一个更简便的方法:直接给小鼠吃可以减轻焦虑的菌株——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结果正如科学家所料,这两种细菌果然改变了小鼠的性情:短双歧杆菌让小鼠变得更勇于探索,而长双歧杆菌则让小鼠在面对压力时,体温的变化不会太剧烈。 所以,焦虑不只是大脑的反应,身体的五脏六腑以及肠道中的细菌都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现在我们知道,焦虑远不只是大脑当下的情绪问题,而是一个持久并且全身心的不健康状态,和一个人的性别、基因、童年经历、外界环境压力甚至肠道菌群都有关系。 焦虑状态如果长时间不得到干预和治疗,还可能会诱发失眠、抑郁症等更严重的精神问题。 绝大多数焦虑症都没有得到治疗​ 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有 50%~85% 的焦虑症病人在焦虑障碍发病的前 50 年中都没有得到治疗!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 8 岁时得了焦虑症,大概率的结果是,你自己不知道,你父母也不知道,直到你 58 岁了才终于忍无可忍去看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然后幡然醒悟自己一辈子都在饱受焦虑症的折磨。 即使是在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