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好,治疗后的即刻缓解率是 60%,并且效果在 12 个月之后仍然可以维持。
和认知行为疗法相比,药物治疗则通常被当作一种备选方案或者附加治疗方案。
虽然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焦虑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仍免不了有一定的复发率。
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接受认知行为疗法之后的 1~2 年的复发率大约是 40%;
而在有惊恐发作的成年人当中,进行治疗后的 1~2 年的复发率是 30%。
所以,治疗之后的远程长期维持也很重要。
远程治疗越密集,从长期来看,焦虑症状缓解得也越彻底。
相较于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的复发率就高多了:在停药之后的 3~6 个月,焦虑症的复发率高达 30%~50%。
下面教你几个日常生活中可用于减轻焦虑的方法。
第一,改变你看待压力源的方式,不要把它看作威胁。
一旦你把压力源看成危险,你的身体的第一反应就是打一架或者撒腿就跑,而这些原始反应对我们应付考试、完成工作任务、处理家庭矛盾都没有任何用处。
只有当你知道你的大部分本能的焦虑反应其实没有用时,你才不再会把完成工作、处理好人际关系看成需要与之对抗的东西,而是可以换个角度,把生活中的这些压力源看作像原始社会中采野果子、缝制皮裙这样按部就班的事。
简单来说,可以帮助你减轻焦虑的健康心态是:尽人事,听天命。
第二,细化你的目标。
焦虑的一个典型思维特征是反刍思维。
你有很多项目要完成,每天在脑子里反复想该怎么应对,结果不好怎么办,失业怎么办,这样的反刍思维往往会让你越来越焦虑。
但是,在你反复担忧的时候,你的血液其实都跑到你的四肢里去了,这种本能反应对你解决问题一点儿帮助也没有。
应对反刍思维的正确方法是,把你的目标写下来,分成可以执行的小步骤。
在把大目标和小步骤都写在本子上后,你需要做的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个小步骤。
为什么细化目标这个方法能帮助你缓解焦虑呢?
这是因为,一旦你把大目标和小步骤写在本子上,你就不需要经常去做过于长远的、无法掌控的展望,也不需要在大脑中反复思考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好或不好的结果。
这样一来,大脑多出来的思维空间和能量自然而然地就把小步骤完成了,你的大目标也就实现了。
假设你现在有经济压力,想要赶快解决。
但是,经济压力不是短时间之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你每天被经济压力困扰,就像是人类的祖先每天从早到晚和一只老虎大眼瞪小眼,瞪上个一年半载。
试想一下,就算人没被老虎吃掉,也紧张死了。
所以,比起毫无建树地焦虑一个挣钱的大目标,你应该做的是,好好想想当下切实可行的工作途径,然后一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