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找到机会做「第一次内部转岗」,抵达诸如销售、商务、市场、HRBP、方案策划、运营等绝大多数公司都存在的「通用岗位」中去;
第 2 步,在这个「通用岗位」中,迅速习得技能获得经验,再伺机以此为节点,再「做一次跳槽」,前往他的目标行业、目标公司的同类岗位;
第 3 步,在目标公司中,工作满一定的时间,接着再通过内部转岗,最终投入到自己真正向往的工作中去。
这虽然是一个相对曲折的过程,可能会花费 3~5 年的时间,但总的来说,同时符合「换岗不换行」、「换行不换岗」这些基本的职场转换逻辑,所以无论是从自身体感上来说,不会由于能力跨度太大而感到不适应;从用人单位用人部门出发,也不会因为让人认为你不具备需要的必须能力而把你拒之门外。
第二种相对激进的路径需要你在现有工作路径上,不仅成为斜杠青年,而且还要让你这个斜杠青年满足:创造本身价值和具备可感知价值两种要素。
比如为什么我能从一家传统制造业的生产培训岗做了一次「超大幅度转行「,成为互联网独角兽企业的运营经理呢?
事后来分析,「你想拥有某件事物就要让自己配得上它「这句出自《穷查理宝典》里的话很能解释其中的原因。
因为通过练习写作,写下了大量文字,并且通过费曼学习法,精通了行为心理学,这让我具备了和目前岗位匹配的核心价值,但光有核心能力还不够,业务部门的老大凭什么相信我一个从制造业出来的人具有价值呢?
所以,我还需要有可感知价值,而最有可感知价值的证据,显然就是我当时写的两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面试我的副总裁也是因为这两本书才说一定想要见见我的。但有出版物可能不是那么有普适性,那怎样才能让更多普通人也具备「可感知价值」的证据呢?
你不用担心,因为你要找到的这份工作岗位一定是你发自内心喜欢的,而这件事情很可能发生在 2~5 年左右的未来。所以,你必须从今天就开始克服熵增定律做功,在互联网上,或者留下文章、音频、视频,或者留下其他任何载体的内容,并在将来的某一天,用你从今天开始日拱一卒,每日做功,在你感兴趣的领域留下的产物,作为「可被感知价值」的素材,这样一来,你也必将有机会获得未来某个明星公司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垂青,让你成为他们的一员。
04 两种渠道
另外,除了理解 2 种路径,你还需要掌握和践行提高实现转型成功率的 2 种渠道。
对于内部转岗来说其实并不太困难,同在一个公司,利用项目协同、日常会议等方式,让决策者认同和信任你,你内部转岗起来就比较容易;我们下面主要说说外部跳槽怎样才高效。
简单的投简历一定不是捷径,因为不认识的 HR 可能只会给你 10 秒时间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