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树立循序渐进的目标意识和行动意识对于长期保持自律、戒掉拖延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当没有新的目标来刺激和驱动你时,你就很容易迷失前进方向,然后周而复始地陷入这种「脉冲式勤奋」中。
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种感觉:明明知道现在应该去做某件事情,但就是停不下刷朋友圈或者追剧、玩游戏的步伐,然后一边玩一边在内心谴责自己,结果这一谴责,半小时、一小时就过去了,但原本计划要做的事情却还是没开始。
所以,久而久之,你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我有拖延症,我要战胜拖延,我想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于是你开始学时间管理、学精力管理、买各种战胜拖延症的书和课,却还是改变不了现状。
没有目标,小心陷入「脉冲式勤奋」(误区)
以战胜拖延为目标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无比正确,但正是因为普通人持有这个貌似正确的信念,却导致自己陷入一个误区里而不自知。这个误区就是:没有目标的自律,只能让人陷入脉冲式勤奋。
什么是「脉冲式勤奋」呢?意思是说,你可能每隔一段时间,因为突然受到了某件事情刺激,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但勤
奋不了几天,就宣告放弃。
当没有新的目标来刺激你,你就不知道为什么要战胜拖延,大概率就会被打回原形,和许多人一样,周而复始地陷入这种「脉冲式勤奋」。
不错,因为你不知道要去哪里,所以你难以坚持,去克服惰性做功;
就同如一艘船如果不知道要去哪里,那么任何风都是逆风。
那到底要怎样才能推动行动、战胜拖延呢?
下面就来告诉你,在行为心理中,什么是行动原理模型?
行动原理模型——有效战胜拖延症的3要素
什么是行动原理模型呢?它由一个等式组成,B=MAT。
B,就是Behavior,也就是行为、行动,它非常好理解,因为行为行动是一个结果,是你看得见的动作。比如:你早上到点起床就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行动;又或者你花了一下午看了整整2小时书,做了3页读书笔记,也是一种行动。
M是Motivation,是动机,是潜藏在心底的,看不见的东西。这部分我要重点来讲,动机是激发与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且将行动导向某个具体目标的心理倾向或者内部驱力。翻译成人话,你也可以理解为行为或者行动的原动力。
关于人类的行动和动机的关系,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诱因理论,说的是人类的动机通常被分成两种:负诱因和正诱因。负诱因,也就是逃避痛苦:
比如你今天一定要早起,否则就要错过去旅行的飞机了,所以就算你平时起床再晚,前一天再累,你当天早晨也一定能做到准时起床,这就是负诱因的结果;同样道理,很多人喜欢在最后截止时间节点之前才开始着手完成工作,也是由于负诱因产生了足够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