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_II

查看全文
自己成为唯一负责人,这就突破了旁观者效应,形成了强而有力的义务感,推动自己有足够的动机去形成行动。 「我能来」,强调了自己的信心感,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相信,这种相信是一种自信动机。 因为相信,所以行动;因为行动,所以成功的概率就会随着行动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我能来」,看似短短3个字,但在内心发出这个声音的时候,一个人就会立刻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信心感」,让他感觉自己有能力完成目标,让行动公式成立,让行动不断出现;而不断地行动,最终保证了事情达成的高概率。 你可能会说,「我想来」、「我该来」、「我能来」,听起来都挺有道理的,但具体遇到事情的时候,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说: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NLP创始人卡梅隆·班德勒更是说过:一旦你认同和接受了某件事情该去做,那你就会开始忽略自己是否可以做,大脑会自动开始思考如何做? 所以,答案大道至简,显而易见,在犹豫的时候,在困境的时刻,在别人踟蹰不前、前瞻后顾的当下,拥有领导者思维的你,可以直接说:我来! 哲学家是一个智慧的群体,在这个群体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从容和淡定。他们很少会因为急迫、焦虑的情绪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因而浪费大量时间而不自知。 所以,这条关于「哲学家思维」的回答,主要会和你分享哲学流派中最入世的主张之一:斯多亚主义。并且和你详细说说斯 多亚主义最重要的五种心法。希望你通过掌握这些心法,能持续保持一个不焦虑、不急迫的心理状态。 我相信,你一定是对自己有一定要求的人,而每一个有志于不负此生的人又难免对自己有一定里程碑式的要求,比如说: 25岁前成为主管,30岁前成为经理,35岁前成为总监,40岁前成为总经理或者副总裁。 不过一个不得不直面的问题,那就是生活它并不是网络游戏,晋升曲线也从没有谁规定过必然是线性的。 所以,很多时候,越努力换来的不一定是越幸运,越努力可能越让人陷入焦虑。 你可能会问,焦虑和拖延有什么联系呢? 焦虑的心态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更在意外界评价,而正是由于在意外界评价,所以他们会更期望自己的交付能趋于完美;对于完美的追求会让人持续地在细节中纠缠,迟迟无法迈开行动,无法迈开行动不正是我们所说的拖延吗? 不仅如此,拖延会导致来自外界评价的压力愈发增强,这就会让焦虑者陷入一个因增强果,果又反过来增强因的负向增强回路。 不过你可能注意到身边有这样一类人,在他们身上,你看到的不是假装出来的平静,他们似乎真的能做到不以物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