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我的一位前同事曾经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有一天,这位同事对我说自己「想通了」,虽然她在此之前无比焦虑。她说:最坏的情况无非自己合同期到期不再履约,而她所在的公司在行业内还算比较正规,所以就算被汰换了,也至少会被赔偿n+1的薪水。
有一天,当她发现自己既然最坏的结果也能接受了,那每天上班也就不再感觉喘不过气起了。几个月后,这位同事不仅在此期间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并且还获得了结果:在国内顶尖
公司拿到了offer,薪水也获得了可观的涨幅,这一定不是一个急迫、焦虑、病急乱投医的人可以如此从容达到的境地。
第二个心法:影响圈
史蒂夫·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7种习惯》中抛出过「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关注圈」是指你只能关注,却很难去影响的事情,比如美国总统大选、你所在行业的兴衰等等;而「影响圈」则是你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的内容,比如今天早上把一个ppt做完,明天和客户签下合约。
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也曾有一句著名的祷告文,这句祷告文只有三句话:
请神赐予我宁静,接受我所无法改变;赐予我勇气,改变我所能改变;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两者的不同。
斯多亚主义者的主张比这句祷告文早了1500多年,比柯维的7种习惯更是早了2000多年,但他们都深深地理解并践行对无法控制外物的焦虑,而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
比如一个持有斯多亚主义的销售,他会认为:
个人业绩提升不上去,我就多找项目,扩大销售漏斗,用数量去抵御产品竞争力不足、转化率低的特点;
公司高层目光短浅,我就寻找外部机会,谋求其他发展机会;
行业落寞我虽然不能改变,我就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先做个斜杠青年,然后再伺机跨行业完成转型,实现跃迁。
就像斯多亚哲学家艾比克泰德曾经说的那样:普通人试图改变世界,斯多亚主义者试图改变自己。
第三个心法:活在未来
许多人都有一个习惯,总是会说:「哎,如果当初怎样怎样就好了」。
可是,过去早已成为既成事实,面对翻撒的牛奶,流再多眼泪也无济于事。
斯多亚主义者则是活在未来的人,他们就像我们在之前回答里讲的那样,他们会邀请未来的自己来营救现在的我。
第四个心法:克己
除了假想最糟糕的情况会发生为情绪减震,斯多亚主义者为了获得勇气、意志力以及任何想要拥有的卓越品质,他们会真正地假装最坏情况已经发生去生活。
2020年初,一部纪录片《富豪谷底求翻身》刷遍了朋友圈。
55岁亿万富翁格伦·施蒂姆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仅仅带着100美元现金和一辆小卡车,把自己投身到陌生的宾夕法尼亚周伊利小镇。
他要在最糟糕的现状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