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行业,冰火两重天

查看全文
加载中…加载中…与 2021 年到处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相比,如今的半导体产业正上演着「冰火两重天」。一头是扩建、供不应求、加大资本支出的热夏,而另一头却是降价、股价下跌、融不到资的寒冬。为何半导体行业会出现如此极端的两大处境,不同处境的芯片巨头又是怎么看待未来? A 存储芯片进入下行周期 当前,存储芯片进入下行周期已是业内公认的事实,台积电在最新财报中直接指出存储市场已遇冷。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内存价格就在迅速下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 DRAM(动态随机存取内容)平均合同价格同比下跌 10.6%,为两年来酋降。当然,不止内存,闪存的价格也在下降,集邦咨询预测三季度 NAND(计算机闪存设备)平均合同价格跌幅在 12%。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方面自然是存储行业的周期性。存储芯片具有大宗商品的属性,供需错配导致价格周期性波动。从存储芯片历史价格走势上看,其周期性波动特征明显。当新应用出现对存储芯片产生较大需求时,下游厂商往往积极扩产;而当行业景气度下行时,行业内厂商则通过降价清理库存。 毫无疑问,在持续两年的高涨热情下,存储行业迎来了景气度下行。台积电曾表示,经过两年疫情驱动导致的居家需求调整,存储芯片遇冷这种情况是合理的,半导体供应链的过剩库存需要几个季度才能重新平衡到更合理的水平,可能将持续到 2023 年上半年。 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电子市场遇冷。在称霸半导体市场二十年后,手机和电脑不再成为半导体产业的最大增长引擎,人们对于电子消费的需求逐渐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存储芯片的价格,但由于服务器相关需求仍然保持增长,因此相比更多应用在手机上的 NAND,主要应用在服务器的 DRAM,价格下降会没那么快。 这点从 SK 海力士 7 月 27 日公布的财报也可以看出,2022 年第二季度,SK 海力士营益创 2018 年以来新高,营益年增 56% 至 4.2 兆韩元(32 亿美元),主要是得益于服务器客户需求强劲、强势美元抵销材料成本上升。SK 海力士表示,第二季度 DRAM 出货量季增约 10%,NAND 型闪存出货量则季增 6%~9%,预测中长期而言,数据中心的芯片需求有望稳定成长。 即便本季度营收再创新高,但由于存储领域整体处于下行周期,SK 海力士对于下半年的市场预测依旧十分悲观。SK 海力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内存芯片需求恐将趋缓。下半年内建内存的 PC、智能手机出货量预料会低于原本预期,而供应数据中心客户的服务器内存需求也很可能趋缓,主要客户必须先消化库存。 除了 SK 海力士外,另外一家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