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如何?

查看全文
牲。 3、中国愿意听从莫斯科的指挥。 如果中国能够完成,在斯大林的规划中,苏联将会给予中国更多援助成为更强大的国家承担更多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责任。 前提是,中国不能成为南斯拉夫。 如果中国不能完成,《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就是一张废纸。 现今我们几乎所有的史书,在提到抗美援朝对苏联的影响时,都会提到一句话。 斯大林说: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没有比朝鲜更适合考验中国的地方了。 台湾对苏联没有意义,既然都可能惹恼美国,不如就在朝鲜,帮助金日成统一,只是顺带为之。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斯大林决策发动朝鲜战争最深层的原因,绝不只是为了几个不冻港。 接下来该中共出招了。 1950 年的中共中央,对苏联的态度也非常复杂。 一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二是苏联对中国革命造成的伤害比美国还大,中共中央对苏联的指导心有余悸; 三是苏联离中国太近,远交近攻是中国政治家基本素质; 四是国民党是美国扶持的政党,共产党也不想背一个苏联扶持政党的名声。 最核心的,中共中央一直想走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后来的「三个世界」思想,区别于美苏之外的第三条路,才是我们真正想走的路。 但是建国初期我们的国力实在太差,支撑不起第三条路,中共中央就冒险在美苏之间走了钢丝。 1949 年 4 月,百万大军打过长江,攻占南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并没有随国民党南迁,反而留在了南京,观察中共的政策,司徒雷登本人是希望美国与新的共产党中国政府发展关系的。 中共敏锐地发现了这个机会,私下与司徒雷登建立联系,进行一系列商谈,确定了司徒雷登私人身份访问北京的具体路线,具体细节,只等美国国务院拍板定夺。 中共中央的这一举动冒了极大政治风险,苏联对这一切尽在眼底,当然,苏联大使馆随国民党搬迁广州,失礼在先。 但是,当时苏联的国力远在中国之上,苏联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盟主,此举无疑是对苏联的冒犯甚至挑战。 中共为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拿出了最大的诚意,甚至可以说有些冒失。 后世有人批评我们建国就闭关锁国,不改革开放,不和西方搞好关系,胡说八道。 真正了解历史的人才知道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国家的前途是怎样绞尽脑汁,各种办法都想尽。 可是,美国国务院传回的消息却是命令司徒雷登大使终止一切同中共的接触,马上回国。 可以想象中共中央的愤怒,带着巨大诚意,冒着巨大风险,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别了,司徒雷登》写的如此文采飞扬,嬉笑怒骂背后,是中共中央难以抑制的愤怒。 美国的路堵死了,中共中央只能马上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