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大国博弈中的水平如何?

查看全文
线,一定要沿着中朝边境飞一趟随时都有危险的视察。随行记者在报纸上大声嚷嚷:这是史上最疯狂最大胆的视察计划。 战场形势不利时,他极力主张扩大战争规模,叫嚣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他疯狂甩锅,直指是美国政府的命令让他束手束脚,不能全力出击,美国政府要对战局不利负责。 现在我们能理解朝鲜战场上的麦克阿瑟为什么那么不可理喻了吗? 他的那些话语,那些行动,根本不是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听的,那都是面向美国民众的总统竞选宣传热身。 打仗打成总统竞选! 现在你能理解杜鲁门的愤怒了吧,能够理解他为什么这么不给五星上将面子直接免职了吧。 很多人说起为什么美国选择遗忘朝鲜战争,战争失利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战争动机不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如果麦克阿瑟在 1952 年当选总统,你猜朝鲜战争在美国会不会被大书特书? 一切只是成王败寇而已。 接下来说说战场上各方态度不停的变化博弈。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作战之后,连续发起了几次大规模运动战,其中战果最大,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是第二次战役。志愿军东西两线都将联合国军大规模逼退,一举扭转战争局势,志愿军兵锋直指汉城。 九兵团在东线,就是著名的长津湖战役,爬冰卧雪,英勇顽强,环境恶劣,斗志高昂,牺牲巨大,战果也非常辉煌。 这里要吐槽一下美军,坐拥强大军事装备,军事素质却差强人意,一遇包围毫无坚守决心,侧翼被攻击只知道全线撤退,和后期美军的战斗力有天壤之别。这充分说明,美军从军事层面也没有为这场战争做好准备。 军事不够政治凑。美国又祭出了「和谈」法宝试图拖延时间。 印度等十三国提出一个和谈方案: 一、立即在朝鲜停火; 二、中国军队从朝鲜撤军并不再在边境集结部队; 三、联合国部队中的美军撤出朝鲜; 四、美军从台湾海峡撤出其舰队; 五、由联合各国裁军委员会监督南北朝鲜军队解除武装; 六、由 6 个联合国成员国组成一支不超过 5 万人的部队留在朝鲜,并保留联合国在朝鲜的内部安全部队,另外组建一支 2.5 万人组成的南朝鲜警察部队维持治安; 七、朝鲜的海港、边境由联合国观察员进行视察,以保证上述条款的执行; 八、实现停火后 6 个月由联合国朝鲜委员会主持选举; 九、选举后三个月,上述联合国部队撤走,选举产生的朝鲜政府逐步组建其部队; 十、联合国部队撤走后 3 个月,联合国朝鲜委员会撤出朝鲜。 这就是后世某些人津津乐道的我们失去的一个好的和谈机会,并为此捶胸顿足,痛心疾首,阴阳怪气,指桑骂槐。 这个条件看起来比后来的停战条件好,在台湾问题上更有很大突破,但是,各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