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不等式究竟是在阐述什么问题?

查看全文
loophole 指的是,当我们对纠缠粒子对进行测量的时候,它们有可能会以其他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于是,即使是我们发现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也不一定意味着它来自量子纠缠。 因此,我们必须要让粒子对相聚足够「远」,使得测量完成之前,都不可能有什么信息影响到对方 —— 哪怕这种信息传递的速度是光速。 detection loophole 指的是,测量过程中会有效率的。 如果我们无法对所有的粒子对进行测量,那么我们只是测量了大量样本中的一部分。 而这一部分就可能是有偏见的,它可能无法真正地代表所有的粒子行为。 因此这种有偏见的数据,就会引入额外的关联性。 freewill loophole 指的是,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必须保证两边的测量没有相关性。 也就是说,没有什么东西使得两边测量的选择有偏见。 那么我们就要尽量做到随机。 但是一般的用随机数来选取测量方式的办法就行不通了,因为我们用的随机数是伪随机数。 今年诺奖的几位,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参与过几次这种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并且一一将这些 loophole 堵死。 感谢这些学者们,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我们已经完成了无漏洞(loophole free)的实验了。 每一次实验,都打脸了爱因斯坦。 也就是说,任何形式的定域隐变量理论都是不可能的。 即要么,爱因斯坦所认为的「现实性」不存在。 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不依赖于观察者的客观状态存在; 要么,「定域性」不存在。 也就是说,两个相隔万里的粒子,不需要任何信息传递通道,就可以同步行动; 要么,两者都不存在。 请注意,贝尔实验并没有否定所有的隐变量理论,它只是否定了定域隐变量理论。 非定域隐变量理论仍然可以活得很好,比如说波姆力学。 爱因斯坦的观念死透了吗? 令人遗憾的是,贝尔不等式出现的时候,伟大的爱因斯坦已经逝世了。 当然他更加不可能知道后续的实验验证结果。 我们无从得知,他会对此有何回应。 但是我坚信,爱因斯坦会说出一些非常令人震惊的评论,说不定会引发另外一场革命也未尝可知。 爱因斯坦已逝,那么他的理念也被证明彻底完蛋了吗? 其实并没有。 前面我们所谓的 loophole free,其实并不能真的做到无漏洞。 一个几乎无法关闭的 loophole 就是自由意志。 因为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决定论支配的世界。 那么,所有的实验设施、实验人员、以及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纠缠粒子,我们都可以往上追根寻源,最终追到宇宙的诞生。 终极上,它们都来自同一个事件。 因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