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定学习的重点。如果某些章节的内容你已经比较熟练了,那么就可以跳过,着重关注那些你不会,又需要解决的部分。
这就是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不是说提前学习,而是明确自己需要学习的重点。
(3)提取关键信息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会发现一种现象,作者为了论证某个观点,会花很大的篇幅。
其实整本书,去除论证的部分,真正留下有用的观点后,字数可能缩减为一两万字,这就是全书的精华。
因此,第一遍阅读,我们要快速过一遍,着重关注那些粗体字、图表,以及对你有启发的部分。
以上的这些方法,都是快速筛选关键知识点,明确学习重点。
2.信息加工
我们开始学习时,这时摄入的知识还是太散,杂乱无章,如果靠死记硬背,刚开始能记住,可是很快就忘光了,所以要对知识进行有意识的加工,让刚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结、加深理解,形成体系,这样的知识才能记住。
那么如何进行加工呢?
(1)图像、类比和比喻
我们的右脑和视觉中枢相连,所以大脑对生动的场景、图像更容易记住。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用类比或者比喻的方法,构建一些生动的场景,图像,就能帮助我们记忆。记忆宫殿的原理就来自于此。
这里我举另一个例子。
高中学生物的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记忆磷元素(P)、氮元素(N)、钾元素(K)对植物分别起什么作用。
老师是这么说的,你看磷元素 P,上半部分是圆的,你可以把它看成圆圆的果实,因此,磷元素(P)能促进果实的生长;而氮元素 N 看起来像一片叶子,所以氮元素(N)能促进植物叶子的生长;钾元素(K)看起来像个支架,支撑主干,所以钾元素(K)能促进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
这种记忆方法,哪怕现在过了这么多年,依然记忆犹新,很难忘掉,这就是类比记忆的强大之处。
我们学习时,也可以采用图片、类比、比喻的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2)标签阅读法
这个方法来自《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
怎么用呢?
核心在于「摘抄+感悟」。
摘抄,是指将受启发的内容摘抄下来。感悟,即把看了这段内容的感悟写下来,并联系过去的经历,反思如何改进。
「摘抄+感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它把学到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产生链接。
知识与知识之间只有产生链接,才能真正对你有用,才能改变你的思维和行为。
我以前看书,总是把整本书的读书笔记都做了。可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忘。
后来看《洋葱阅读法》时,书中讲到了阅读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应该记住所有知识」。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把感悟写了下来。
最后,我改变了读书的方法,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大大提升。
这就是「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