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爆炸可以有多恐怖?

查看全文
宇宙间最牛的爆炸,没有之一。 恒星通过超新星爆炸,能把这些年攒的家当全扔出去,变成弥散的宇宙尘埃。 按照惯例,先捋捋概念。 首先,姑且认为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点,突然爆炸了! 炸出来一堆基本粒子,如质子、电子、中微子等,就是基本粒子模型里描述的那些东西。 这就是最初的宇宙,没有恒星、没有行星,只有粒子。 随后,物理定律开工干活,基本粒子纷纷相互结合,形成原子。 因为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所以最容易结合的当然是质子和电子,这就是氢原子了。 有时候两个质子也会凑巧碰到一起,形成氦原子。但是质子越多,凑一起形成原子难度就越大,毕竟质子都是带正电,相互排斥。 因此当时的宇宙中,绝大部分原子是氢原子和氦原子,其中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所以占了绝大部分中的大部分。 简单来说,当时的宇宙弥漫着无边无际的氢气,啥天体也没有。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弥散在宇宙中的氢气相互吸引,拉帮结派,逐渐形成气团。 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马太效应很快出现,大气团越吸越多,不断吞噬周边的氢气。 一顿混战下来,直至气团周边啥也不剩,江湖纷争告一段落,最后形成了一大团一大团的氢气团。 于是呢,现在的宇宙到处飘着氢气团。 天体演化的本质,就是一场与引力的拔河比赛。 这些气团纯粹靠引力聚在一起,而引力大小与质量、距离有关。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 气团吞噬的氢气越多,质量就越大; 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引力越大,气团体积就越被压缩; 体积越压缩,氢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就越近;距离越近,引力就越大。 于是,气团中心随着体积不断压缩,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个压力一直增加到能把两个氢原子核拧到一起为止。 也不知是谁定下的规定,两个氢原子核拧到一起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人类称之「聚变反应」,这也是氢弹的原理。 聚变发光又发热,发的光就是我们看到的阳光和星光,发的热会使气体膨胀。 随着气团不断被压缩,参与聚变反应的氢原子就不断增多,发热也就越多,气体膨胀的力量随之增大,一直增加到与引力达成平衡,这个时候气团的结构是稳定的,不膨胀也不压缩。 这种靠不停爆炸发热维持平衡的气团,就是:恒星。 比如我们的太阳。 还有一些修炼入门失败的「准恒星」,引力刚好可以把中心少量的原子核拧到一起,但聚变反应不剧烈,不足以让整个星体燃烧,不像恒星那么耀眼。 这种失败的恒星,就是:褐矮星。 还有更失败的。 前期躲过了大气团吞噬幸存下来的小气团,引力不够大,气团中心拧不动原子核,没有聚变反应,也就没了发光发热,最后就成了:气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