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议院拥有多数议席的大党领袖,第一个任满四年的民选总理,第一个成功连任的民选总理,第一个一党组阁的泰国总理。
但他信的坐大严重影响了泰国军方-皇室-城市精英的政治同盟的利益,尤其是他推行的军队国家化、削减军费、军队人事改革,更是引起了军队的强烈不满。
所以在 2006 年,军队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并在 2014 年以「社会秩序维护者」身份实行军事管制,推翻了代替兄长他信竞选并获胜的英拉。
二、缅北问题
相比于泰北地区主要是因为贫困而导致的毒品问题,缅北地区的情况就更为复杂。因为当地事实上长期处于民族武装、反政府武装的割据之下,以毒养战是许多地方武装的生存策略,而这也是金三角地区毒品泛滥的根本原因。
缅甸包括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下游,靠近河流地区多是冲击平原,其他地方多山区。降雨量大的地区是亚热带雨林,气候干燥地带多是灌木丛、松林和草地。英国人将其简单分为高地人和低地人。
低地多为缅族、掸族,生产稻谷,是一种半发达的农村文化。高地民族多为克钦人,实施游移耕种。
克钦在缅语里指缅甸东北部的山区居民,使用景颇、浪速、怒语和傈僳等语言,所以缅北地区无论在族群还是生产生活方式上都和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人有较大差异。
在缅甸被英国殖民时代,由于缅族人反抗激烈,且不肯信仰基督教,缅北的彪悍善战少数民族就成为英国人重点的依靠对象。
这就造成了两个结果,一个是缅北的少数民族由于成为英国人在缅甸的警察、部队的主力,所以其军事技能远胜缅族人。
在二战时期,以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为代表的缅族人希望与日本合作来驱逐英国人,而克钦、克伦、掸等少数族裔则与英军、中国远征军合作。
当缅甸独立之后,缅甸政府推行大缅族主义,对殖民时代的合作者进行清算,将少数民族从缅甸军队中清除出去的时候,缅北的少数民族迅速建立地方武装,并且在对缅甸政府军的作战中屡战屡胜(今天缅北地方武装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克钦军就脱胎于当年英国人组建的丛林特种作战部队)。
另一个结果是由于英国人积极在缅北地区传教,所以该地的少数民族多以基督教为主,缅甸全国接近 98% 人口是佛教徒,全国的基督徒基本都集中于缅北地区。
这使得缅甸政府在文化上对该地的影响力也严重不足。1961 年缅甸政府推进的佛教国教化,就导致了该地基督徒的激烈抗争,并直接导致了克钦独立军发动反叛。
在 1948-2015 年,缅甸政府军同民地武组织共发生 268 起武装冲突,其中冷战期间每年约 1 万人死亡,后冷战即 1992-2015 年发生 71 起,每年超过 350 人伤亡。
政府军主要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