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真的能逆袭吗,文科?

查看全文
而且,希望讨厌数学的很多人,能够跟它和解。 因为它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东西,你越有反叛心理越在它面前抬不起头。 不说要爱上这个学科,不讨厌、平常心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数学成绩稳定在 125+的同学,想要有突破,请把精力集中在解析几何上。 每天一道解析几何的大题,三天一道函数导数题,多花时间思考、总结,坚持下去会有效果的。 有些同学可能对函数导数更感兴趣,那可不可以把解析几何放在次要地位? 不可以。 学过数学奥赛的同学,都不能保证函数导数题有百分百的胜算。 对奥数大神而言,125+(理科)的数学是他高一时的水平,更别说文数了。 因为函数导数经常可以将概率题和数列题融合在一起,只要碰到了,第二小问 90% 能让你动不了笔。 除非你觉得自己在函数这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否则还是把重心放在解析几何上吧。 给数学成绩特别好(135 分左右)的同学推荐一套卷子,天利 38 套出的各省模拟卷,难度比较高,做起来可能会很受打击。 但是不要紧,做习惯了难题,考场上才能游刃有余。 4、政治 大多数同学在学习这门科目时,都能乖乖跟着老师把书上的核心观点和经典段落背得七七八八。 等高三一轮复习结束后,对四本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也掌得差不多。 但为什么有的人做大题的时候就是摸不着北? 考试考的大题往往都紧扣时事热点,而题目的标准答案,有相当一部分得分点是我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都没有正儿八经背过的。 但是不是看了又觉得似曾相识?或者它似乎比较常见,但你就是没背过? 老师总是要求大家仔细读材料、抠字眼,为什么别人能抠出得分点,你却时不时剑走偏锋? 应付大题,我主要想给两个建议: (1)抠字眼,从抠教材的字眼开始; (2)准备好小本本,专门积累教材上没有的高级表达。 先从第一点开始。 为什么要抠教材的字眼? 我们需要相信编教材的专家们的专业度,高考出题人肯定也是跟着教材走的。 大家随便翻开一本,挑平时不那么重视的段落看,你能挑得出来毛病吗? 不仅挑不出来,而且每句话之间还很有逻辑,层层递进,每个字有每个字的目的。 在认真抠教材的过程中,你就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让脑子的运转方式尽可能和出题的专家接近。 不光如此,你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平时不小心忽略的答题思路和专业表达。 举个例子。 必修四,讲认识论的时候,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很多同学都是把它当做实践决定认识的分论点来记,记了就完事了。 有多少人注意到书上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呢? 没留意过的话,就自己翻一下,后面应该有三个小